欢迎进入吴忠市利通区党建网站!

当前位置:首页>基层党建

热点推荐

187家合作社、12个“跨村联建共富”片区……吴忠利通区农文旅融合串起致富“金果果”

利通区委组织部2025-08-29

2025-08-29 15:52:00

  初秋的吴忠市利通区田野间,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希望。8月27日,金积镇芦沟闸村种植户王建军钻进番茄棚,指尖抚过一串串饱满的“千禧果”,笑意藏不住:“往年种番茄靠经验,今年有专家蹲点指导,产量高了两成,客商上门收价还涨了!”

  芦沟闸村是金积镇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核心村,这里的变化,始于党建牵起的“技术链”。为破解农户“种不好、价不优”的难题,村里建起蔬菜博士(专家)指导站,把科技特派员、“土专家”拧成一股绳,形成“专家带专技、专技带本土”的传帮带模式——专家手把手教农户测土配方、控温保果,“土专家”再把技术翻译成“农家话”,送到田间地头。

  如今,示范园不只是“菜园子”,更靠“四统一”模式打响了品牌:统一育苗保证种苗优质,统一田间管理守好品质关,统一技术指导破解种植难题,统一物流销售对接周边省市客商。小番茄、彩椒等设施农产品成了“香饽饽”,去年还延伸出农耕体验、民俗观光等业态,游客来了能摘果蔬、看非遗,一年接待超5万人次,曾经的“土疙瘩”真成了“金元宝”。

  利通区的乡村蝶变,正是以党建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生动缩影。该区正以党建“红色引擎”,驱动乡村振兴驶入“快车道”。近年来,利通区从严落实三级书记抓党建责任,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为抓手,把“领头雁”队伍建强、把合作纽带扎紧: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,213名懂农业、爱农村的后备人才“蓄势待发”;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质扩面,187家合作社像“吸铁石”一样,把8600余户农户聚在产业链上;12个“跨村联建共富”片区打破村域界限,让闲置土地、零散资源“活”起来,实现“一家富”向“大家富”的转变。

  

牛家坊村玫瑰园。

  走进上桥镇牛家坊民俗文化旅游区,仿古商铺里的吴忠手抓、非遗展厅里的刺绣作品,引得游客驻足。以牛家坊村为“核”,这里构建起“一核两翼”发展格局,让民俗旅游的“热度”辐射周边村落。

  “要让懂经营、会干事的人领着大家干!”上桥镇党委书记吴建林说,镇里特意选了3名产业带头人进入村“两委”,带活一片产业:涝河桥村、花寺村党支部领办特色设施农业,规范经营、统一管理,一年就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。

  解放村、中华村整合闲置场地,建起中华大食堂和城南便民服务点。每天中午,老年人端着热乎饭念叨“比家里还贴心”,村集体也多了笔稳定收入。这种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让各村的“闲置资源”变成“增收资本”。去年上桥镇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50万元,村民人均增收1200元。

  

白寺滩村党员助农销售。

  白寺滩村的葡萄架下,又藏着另一种“共富密码”。“以前种葡萄愁销路,现在加入合作社,技术有人管,销路不用愁,还能靠观光采摘卖高价!”村民马淑琴算起明细账:家里5亩大青葡萄,往年批发价每斤3元,去年靠“采摘+电商”,每斤卖到8元,光这一项就多赚了3万多元。

  这得益于村里推行的“党支部+党小组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:5个功能党小组各负其责,特色产业党小组跑市场、找订单,蔬菜产销党小组对接商超,民宿运营党小组搞服务,把党员拧成“一股绳”,把农户聚成“一家人”。

  每到周末,“乡村春晚”“篝火晚会”轮番上演,村民和游客一起唱歌跳舞。7座主题民宿错落有致,24户特色庭院各有风情,“观光采摘+农事体验+民宿旅游”的一体化模式渐成气候。

  从番茄棚里的丰收景,到民俗街上的热闹气,再到葡萄架下的幸福账,利通区用党建“红色引擎”,驱动乡村振兴驶入“快车道”。去年,该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达1.05亿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.36万元。(宁夏日报记者 李良 文/图 )

【编辑】:
【来源】:利通区委组织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