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民们在巴浪湖村手工水饺车间包饺子。 10月22日一早,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巴浪湖村手工水饺车间的面香飘出了院墙。村民们指尖翻飞,月牙形的饺子在托盘里排得整齐。“以前守着几亩地,一年到头存不下啥;现在家门口上班,每月多挣两千多元,还能照看老人孩子!”村民赵凤莲笑着说。这个由村党支部牵头、闲置校舍改造的“共富工坊”,不仅盘活了沉睡资产,更让22名像赵凤莲这样的弱劳力,稳稳端上了“新饭碗”。 社区集体生日。 乡村增收故事暖人心,城区烟火气里藏着党建温度。傍晚时分,文萃社区“幸福里”社区食堂的窗口前,75岁的吕丽琴端着热乎饭笑眯了眼:“一荤一素才8块钱,比自己做饭省心多!”社区党支部引入“低偿+公益”模式,把党群服务阵地变成“全龄乐园”。老人吃着“暖心餐”,青年在“充电站”学技能,“小萃苗”课堂里,孩子们跟着志愿者剪窗花。“社区把‘带娃难’变成了‘育娃乐’,我们下班也踏实!”家长李媛的感慨,道尽了服务从“粗放”到“精耕”的转变。 老人在家门口的食堂用餐。 政务服务的便利度,更显党建“绣花功”。利通区税务局办税大厅里,企业会计张庆生对着手机点赞:“过去办税跑三四趟,现在点开‘利税通’小程序,几分钟就搞定!”一旁,“兰花利税志愿服务队”的党员正耐心提醒:“系统显示您有笔专项附加扣除没填报,补上说不定能退税。” 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邻里情。 城市里奔忙的外卖骑手,也被党建“暖”到心坎。“送单间隙来驿站喝口水、充充电,心里踏实多了!”骑手王建常去的红色“暖新”驿站,是利通区“党委统筹—社区联动—驿站支撑”体系的一环。如今,以万达总站为核心、15个驿站为触角的服务网已铺开,11个社区实现驿站全覆盖,饮水、充电、应急药品一应俱全,还经常举办健康咨询、爱心义剪等活动。骑手们成了社区“移动探头”,随手清理楼道杂物、上报安全隐患,从“服务对象”变身“治理合伙人”。 志愿者们帮助果农采摘。 “党建‘一盘棋’激活发展‘全盘事’。群众盼什么,党建就抓什么,努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、治理效能的关键。让支部强在产业链上、服务融进群众生活、党员冲在攻坚一线,这就是我们的初心。”利通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。(宁夏日报记者 李良 文/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