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 两载寒暑,利通区第五轮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大地、用汗水浸润黄土,把原本陌生的名字,一笔一画刻成了乡亲们炕头的牵挂。谁家大棚蔬菜滞销,他们连夜联系客商;哪户孩子考上大学,他们立马拉来资助;连片的温棚种上了订单葡萄,村里的学堂添了新课桌……这些沾着泥土味的故事,没有惊天动地,却让村庄一天天变了模样。如今两年期满离别在即,“利通区党员微家”推出【此乡吾乡】专栏,邀您一同聆听驻村书记们讲述这些用汗水和希望编织的故事——此心安处,早已是此乡即吾乡。 扎根基层办实事 服务群众暖民心 板桥乡蔡桥村驻村第一书记 李万胜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,我有幸踏上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,开始了我和队员们的驻村工作之旅。这里阳光明媚、绿意盎然,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,每一张笑脸都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对于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的我们来说,深感肩上有着沉甸甸的责任。“这次组织选派你到基层,是组织对你的培养,也是对你本人的一种成长锻炼,到村后要尽快融入集体,完成角色转换,扎实履行驻村工作职责”,进村时,组织给我的嘱托一直铭记于心。 两年的驻村时间,弹指一挥间,只叹白驹过隙;蓦然回首,却又历历在目。驻村伊始,困扰我们的不是“吃、住”,而是群众几乎一边倒地认为我们不接地气,有些群众甚至会直接当面说“他们都是从城里过来的,肯定适应不了村里的生活,发挥不了什么作用”,但我们用事实行动与群众心连心、心贴心,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。为迅速了解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,我们以“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”活动为契机,逐家逐户与群众拉家常、聊困难、讲政策、解疑难,全面掌握村情民意。 入户排查移民“两不愁三保障”情况 驻村以来,我和队员们坚持以“群众满不满意、高不高兴、答不答应”为标准,我们经常与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,重点围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、用心用情为民服务解忧、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方面下功夫。利用现有30座温室大棚,鼓励村民自愿租种,有效带动村民参与种植,增加村民收入。特别是我们的草莓大棚,迎来了“‘莓’好时代”!一颗颗红艳饱满的草莓挂满枝头,长势喜人。为了打开销路,我和队员们积极向派出单位的同事宣传推介村里的果蔬土特产品,成功帮助村民销售了500多份,销售额约2万元。我们坚持身心驻村、行动助村,用实实在在的努力践行着驻村干部的初心使命,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。 入户走访排查是我和队员们的基本功,也是摸清群众需求的关键。我们深入温棚地头,走进村民家中,和他们拉家常、问冷暖,详细了解生产生活情况,倾听心声和诉求。正是通过这样细致的走访,我们发现了一些生活困难的家庭,通过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,为他们申请了低保和临时救助,及时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。在排查过程中,我们还梳理出5户子女多、生活异常艰难的家庭。看到他们的处境,我感到心酸,也更加坚定了帮扶的决心,随后,我立即向分管乡领导反映情况,为他们申请了防贫保。当这5户家庭每户领到3000元救助金,脸上露出笑容时,我和队员们也由衷地笑了。那一刻,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。 探望生活困难村民 乡村要振兴,教育是根本,孩子是希望。让更多优秀的贫困学子有条件读书学习,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,是一件事关群众、事关未来的好事、实事。在得知村里有15名孩子金榜题名,我立即向单位汇报并提出申请,单位领导非常重视这一项实实在在惠及困难家庭学生的善举,表示将尽力做好蔡桥村的捐资助学,用我们的绵薄之力,助力困难学子实现大学梦!特批复3万元助学金,给予每人2000元的资助。“谢谢你李书记!这些钱让我们减轻了很多压力,真的非常感谢”,学生家长使劲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和队员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和变化,内心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。宁夏地震局已连续四年为本村75名大学生提供15.1万元的资金捐助,让这种爱的善举得到了传承。 捐资助学 回顾这段驻村工作经历,我深感荣幸和自豪。我见证了村庄的变化,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。我明白了,生活虽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,但只要我们用心去面对,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同时,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,只有大家齐心协力,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努力,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我相信,在党的领导下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的村庄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富裕。同时,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驻村工作,为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发展做出贡献。 最后,我想对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们说一声谢谢。是你们的支持和鼓励,让我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。同时,我也想对那些正在驻村工作的同事们说一声加油。让我们一起努力,为村庄更好的明天而持续奋斗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