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 两载寒暑,利通区第五轮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大地、用汗水浸润黄土,把原本陌生的名字,一笔一画刻成了乡亲们炕头的牵挂。谁家大棚蔬菜滞销,他们连夜联系客商;哪户孩子考上大学,他们立马拉来资助;连片的温棚种上了订单葡萄,村里的学堂添了新课桌……这些沾着泥土味的故事,没有惊天动地,却让村庄一天天变了模样。如今两年期满离别在即,“利通区党员微家”推出【此乡吾乡】专栏,邀您一同聆听驻村书记们讲述这些用汗水和希望编织的故事——此心安处,早已是此乡即吾乡。 驻村工作纪实 扁担沟镇烽火墩村驻村第一书记 王林 我叫王林,今年49岁,是利通区水务局一名普通干部。2023年9月,我肩负着组织的信任,来到扁担沟镇烽火墩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,投身乡村振兴一线。 初到烽火墩,村“两委”干部们的热情欢迎让我倍感温暖。经过深入交流,我了解到村委会有5名成员,都是本村成长起来的农民。村支书51岁,最年轻的干部30岁。年龄相仿,沟通起来格外顺畅,大家都很随和,这为后续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。 驻村伊始,摸清村情是首要任务。烽火墩村距扁担沟镇约4公里,下辖6个村民小组,共有449户1471人,其中常住户329户1009人。全村有党员36名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存在,有脱贫人口15户54人,监测对象2户10人。 烽火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,土地资源相对丰富,总面积达11200余亩。村民主要依靠种植玉米和养殖牛羊为生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里的经果林产业,种植苹果800余亩,桃、李、杏等100余亩,是利通区苹果种植最集中、规模最大的村子,这让我看到了产业振兴的潜力。 聚焦急难愁盼,改善基础设施。驻村一个多月后,有村民向我反映村内几处交通要道的桥涵路面狭窄,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。村支书和我深入交流,考虑到我的派出单位性质,希望我能协助解决这个“卡脖子”问题。我立即将情况向利通区水务局汇报并申请支持。局领导高度重视,亲自带队下村实地考察后,决定给予项目支持。经过双方协商,2023年10月下旬,对烽火墩村小学、培训中心等三处关键位置的桥涵启动了加宽改造工程。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施工,2024年5月,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验收,总投资24.5万元,村民们的笑容和更畅通的道路,是我驻村工作最实在的成果之一。 心系民生冷暖,筑牢安全底线。入冬后,保障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成为重中之重,尤其是“五类人群”的基本生活保障。我和村民政干部一起,把入户走访排查作为核心任务。走进残疾、低保家庭,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;仔细查看取暖设施,排查安全隐患。记得有一次家访,看到一户多残家庭生活不便,我顺手帮着做了顿饭。那一刻,我更深切体会到“群众利益无小事”。 凝聚发展共识,谋划产业新篇。新年伊始,整村发展和年度工作规划提上日程。我们通过召开村“两委”会、党员大会、村民小组长会议等多种形式,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。大家围坐一起,热烈讨论着产业发展的方向、基础设施的短板、乡村治理的提升。思想的碰撞,最终汇聚成清晰的工作部署和共同的奋斗目标。 夯实党建根基,提升服务能力。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,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凝聚力是推动工作的关键。定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,讲好党课,开展警示教育活动,带领党员观摩高闸村教育基地,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政策、提升能力,从而更有效地服务群众。 落实帮扶政策,助力产业增收。产业奖补是巩固脱贫成果、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。我和村干部们一起,深入监测对象和脱贫户家中,仔细核实他们的种养殖产业发展情况,协助他们申请产业奖补资金,并积极协调落实政府的其他帮扶措施。看到他们领到帮扶鸡苗时期盼的眼神,我们深知责任在肩。 点滴汇聚真情,共筑“烽火”情谊。基层工作千头万绪,繁重而具体。村干部们工作日中午从不回家休息,周末加班更是常态,常常忙得顾不上按时吃饭,却总是任劳任怨。这份敬业精神深深感染着我。我利用村部的空闲房间,自费添置了些简单厨具,买了米面油菜。中午一有空,就给大家做顿饭。解决了自己的伙食,也能照顾到同事们。看着大家围坐一起,吃着热乎饭,聊着村里事,其乐融融,我心里也暖洋洋的。这小小的“村部食堂”,成了我们并肩战斗的温馨港湾。 时间如白驹过隙。转眼间,我在烽火墩村已近两年,即将结束任期返回原单位,心中涌动着深深的不舍。从最初的相识,到如今的相知相融,我与烽火墩村的干部们建立了深厚的工作情谊和兄弟般的感情。我们相互理解、相互信任,共同面对挑战,携手奋斗,为烽火墩村的发展倾注了心血。 令人欣慰的是,如今的烽火墩村,群众安居乐业。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蓬勃态势:除了传统的玉米种植,特色种植如苹果、桃李杏、黄花菜、西瓜、辣椒等面积稳步扩大;养殖方面,肉牛育肥、羊只育肥和家禽饲养也发展良好,产业振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。 以上,是我对烽火墩村驻村工作的点滴回顾,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。衷心祝愿烽火墩村在上级党委的指引下,在村“两委”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,越来越兴旺,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、越来越丰富多彩!烽火墩村,永远是我心中牵挂的第二故乡。


